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政务要闻 > 正文

康平镇:“1234”工作法,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“新引擎”

发布日期:2024-12-03    来源:     编辑:康平镇人民政府     阅读次数:

近年来,康平镇秉持以党建凝聚磅礴合力、筑牢基层根基的理念,创新推行1234”工作法,深挖基层党组织潜力,激发党员先锋动能,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强劲动力,助力基层治理水平稳步迈向新高度。

编织一张网,搭建国门“红色堡垒”

聚焦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架构,康平镇精心构筑起从县级贯通至组级的党建引领治理网络,形成层级呼应、高效联动的严密格局。强化“乡(镇)党委—村(社区)党总支—村(居)小组党支部—党员中心户”四级组织体系建设,以村(居)民小组为基础单元,遴选兼具热忱、能力与威望的党员、志愿者及骨干担任网格长,引入“十户一体”精细化管理模式,细分“微网格”,同步组建专业网格服务团队,全方位提升网格化管理与服务质效,推动网格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进程。

如今,康平镇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、疏而不漏的治理大网,实现党组织引领与网格化管理“双覆盖”,驱动基层治理从“粗线条”迈向“精耕细作”,为镇域长治久安筑牢坚实组织根基。

汇聚“两股劲”,铸就边境“安全护盾”

党建领航联防联控,严守边境防线。康平镇布局15个联防所与4个道路查缉卡点,日均投入164名联防员坚守巡逻值守一线。在此基础上,创新党组织设置,跨区域整合资源,在两棵树村、界碑村、勐康村3个联防所组建联合临时党支部,将组织生活拓展至边境执勤最前沿,党员干部以身作则、冲锋在前,铸就坚不可摧的守边战斗堡垒。各联防所发挥职能优势,14个三级联防所与14个抵边重点村组紧密挂钩,深入普及跨境犯罪法治知识,厚植群众强边固防意识,凝聚起联防所与边民协同共治、守护边境的强大合力。

党员扎根村组一线,整治重点村寨。立足强化边境基层社会治理,康平镇靶向发力,针对重点村寨采取精准整治策略,创新治理模式、夯实强边固防基石。派驻工作组扎根村寨,围绕访民情、优环境、禁毒患、破旧俗、树新风、办实事、惠民生等关键任务持续深耕,引领群众常态化开展村组、家庭卫生清洁行动,2024年累计清理垃圾池7次、维护道路10次、组织村民大会10次、政策宣讲13次,入户走访超500户次,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起,并强化夜间巡逻防控,全方位筑牢边境村寨安全稳定防线,护航边疆繁荣发展。

打出“三连招”,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

党建引领精准研判,织密监管网络。聚焦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,康平镇将48名重点青少年纳入“红黄蓝”三色码库实施分类监管,由党政班子、党员干部、班主任组建“一对一”包保小组,镇党委逐月专题研讨,动态掌握重点人员情况,以严密监管与悉心引导为青少年成长筑牢“安全墙”。

党建聚力靶向管控,净化成长环境。镇党委牵头,携手边境派出所,剑指KTV、烧烤店、酒店等重点场所,铁腕整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,同步强化超市、零售店监管,掐断未成年人获取烟酒渠道,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。

党建赋能控辍保学,守护求学之路。深化“四保一”控辍保学机制,2024年面对111例未返校学生困境,全镇干部职工闻令而动,深入挂点村与学生家庭耐心劝返,成功助力91名学生重返校园,力保义务教育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稳步提升巩固率。

迈好“四步棋”,提升基层矛盾化解效能

排查预警,敏锐捕捉矛盾隐患。整合镇、村、组三级治理力量,依托网格化管理优势,网格管理员统筹、网格员协同,全域开展“地毯式”矛盾纠纷排查,不论大小、悉数登记,确保隐患“无处遁形”。

调解处置,高效化解矛盾纠纷。健全“多元矛盾纠纷化解”体系,打造集接待、研判、调处、联合处置、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综治服务中心,一站式化解矛盾于基层、消弭纠纷于源头。自命案防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累计排查矛盾86起,成功调解68起,信访件办结率达100%,全镇命案“零发生”。

跟踪回访,巩固调解工作成效。遵循“谁办理、谁负责,谁调解、谁负责”原则,建立回访跟踪机制,定期回访纠纷当事人,动态掌握调解满意度与后续情况,严防矛盾反弹,切实提升调解成功率与群众认可度。

宣传预防,增强群众法治意识。组建多元普法队伍,制作“瑶语”普法视频,定制宣传物料,线上线下齐发力,通过横幅、手册、广播、新媒体平台与实地宣讲等形式,靶向重点人群开展普法帮扶,以法治观念提升赋能基层治理,助力和谐社会建设。

康平镇1234”工作法,多维度、系统性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,在国门一线绘就基层善治崭新篇章,为边疆地区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、夯实稳固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