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乡镇之窗 > 正文

江城整董:“傣家女儿”和“外来媳妇”赋能乡村旅游,共同谱写创业新乐章

发布日期:2023-04-07    来源:     编辑:整董镇人民政府     阅读次数:

春分时节,整董镇城子三寨绿意盎然。走进傣族织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咪宰金家,庭院里凉风习习,几盆翠绿的兰花随风摇曳,在傣家吊脚楼一楼,摆放着各种茶叶产品和款式各异的织锦手工艺品,满是花草的庭院中,坐满了来自远方的客人。


转动的纺织机跟随着咪宰金从少年走到了老年,守候着织锦技艺的传承,时光仿佛也有着对于这种守候的感动,94岁的她身体健朗,依然耳聪目明,手指依然在纱线中灵活的穿梭,手里传承的技艺也传授给了女儿。此时咪宰金的女儿玉留香正一边泡茶,一边给客人介绍整董的发展变迁,忙的不亦乐乎。经营茶店、当义务讲解员,自整董镇建设旅游小镇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,这个傣家女儿从来都没有闲下过。

长期以来,整董镇以文化发展聚民心,积极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,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,充分挖掘和梳理古村落个性和边地文化,通过创新转化,升级文旅形态,逐步促进村落持续完整发展,提升村民人居环境,传统村落在做好风貌保护的同时实现宜居宜业,乡村发展拓展新业态,各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艳丽。

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、旖旎的山水风光、古朴的特色民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休闲观光旅游,玉留香对家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更是充满信心,于是回到家中开了一家茶室,还开设了网店卖傣锦及寨里的茶,长在深山里的古老茶树需要人知道,穿梭在傣寨竹楼下的傣锦也需要更多的人为之魅力所倾倒。

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,去年3月,玉留香想到了借助新媒体的科技力量和平台优势为自己赋能,全方面开发与挖掘傣族织锦的文化和市场价值,通过直播缩短非遗文化和大众之间的距离,把这些看似遥远的非遗技艺呈现给屏幕的那头,为省级非遗文化傣族织锦推广和传播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。

直播过程中,精美绝伦的傣族织锦被消解成了鲜活的制作环节,在零距离的直播对话中,广大网友与非遗传承人展开沉浸式的互动体验,在传承的同时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和经济保障。

“我希望通过抖音平台让更多人知道傣锦,与此同时我也会在直播间介绍了一些我们家乡一些旅游资源,也欢迎广大直播间的朋友以后有机会来到整董旅游。玉留香说起这些脸都是自豪之色

在整董借助乡村旅游东风创业就业的除了傣家女儿,还有一些外来媳妇,她们也都在乡村旅游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。

“这几年整董的变化很大,道路越修越好,寨子越来越美,产业越来越兴旺,我家还拿到6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,盖了新房子,开了农家乐,卖卖绿色农产品,招呼一下生意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。”眼前这位老板娘叫玉旺,是十一年前从老挝远嫁过来的,除了她,城子三寨还有20多位老挝媳妇,她们不仅融入当地生活,还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演出和比赛,她们学中国话、唱中国歌曲,也教村里人跳老挝舞。

近年来,整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在吸引游客游玩的同时不仅吸引了一批外来媳妇,更是让这些远嫁而来的媳妇在家门口就有了创业就业的机会。

据统计,今年春节期间,整董镇共接待游客2.2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余万元。平日里,人们司空见惯的青山绿水,通过乡村旅游这一神奇“催化剂”,进而转化为“真金白银”,让村民们尽享“滚滚生态红利”。

如今,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,整董镇各地都活跃着傣家女儿和外来媳妇创业的身影,开农家客栈、经营农家乐、销售农特产品、发展特色产业……她们的创业故事,在整董各地正在并将继续上演……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,让美丽乡村生机盎然;而风生水起的乡村旅游,则助美丽经济日益勃兴。